![]() | 昌平草莓 ![]() ![]() 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昌平區位于國際公認的草莓最佳生產帶,生產條件優越,產品質量突出,在周邊省區享有盛譽,并遠銷香港、新加坡等地。昌平具有生產草莓的優越自然條件。昌平區位于北緯40度,這一緯度是國際公認的草莓最佳生產帶。昌平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2684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1.7℃,無霜期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550……[詳細] |
![]() | 燕山板栗 ![]() 燕山山脈位于中國河北平原北側。由潮白河谷到山海關,大致呈東西向。長300多千米。屬褶皺斷塊山。海拔在400~1000米。北側接七老圖山、努魯兒虎山,南側為河北平原,高差大。灤河切斷此山,形成峽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為南北交通孔道。,在軍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與近代戰爭中,常常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燕山板栗更是燕山山脈的一大特色。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盛譽! “謇醴Q之木本糧食,素有鐵桿……[詳細] |
![]() | 昌平蘋果 ![]() “昌平蘋果”系指產于北京市昌平區的蘋果。由于優越的自然條件,昌平蘋果含糖量高,著色快,營養豐富。昌平自古以來就有蘋果“福地”的美譽。早在清代,乾隆皇帝就留下了“北過清河橋,遙見天壽山。勝朝十三陵,錯落兆其間。太行龍脈西南來,金堂玉戶中天開,左環右拱誠佳域,千峰后護高崔巍”的溢美之詞。昌平盛產蘋果,最早歷史記載在明代《群芳譜》中,“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碧猩矫}和燕山山脈交匯于昌平北部,形成綿……[詳細] |
![]() | 爆肚馮是北京著名小吃開創于清光緒年間,是百年老字號了,如今第三代、第四代馮氏傳人已將“爆肚馮”發揚光大,分店很多,吃的人也絡繹不絕。清光緒年間“爆肚馮”由山東陵縣人馮立山創業于北京后門巧經營爆肚。清光緒末年由第二代傳人馮金河(1888年生)繼續經營爆肚。在經營中潛心鉆研、精心制作,使爆肚味道濃厚,深受宮內畫匠、太監以及旗人的偏愛。后經宮內當差的太監推薦,爆肚馮成了清宮御膳房專用肚子的特供點,及至清……[詳細] |
![]() | 蓮花白酒屬于高級滋補酒,是北京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著名佳釀之一,酒性柔和,芳香宜人。該酒始于明朝萬歷年間, 據近人徐珂編《清稗類鈔》中記載:“瀛臺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后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藥料,制為佳釀,名蓮花白。注于瓷器,上蓋黃云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钡搅饲宕,蓮花白酒的釀造采用萬壽山昆明湖所產白蓮花,用它的蕊入酒,釀成名符其實的“蓮花白酒”,配制方法為封建……[詳細] |
![]() | 歷史:蓮花白酒始于明朝萬歷年間, 距已有400多年歷史。據近人徐珂編《清稗類鈔》中記載:“瀛臺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后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藥料,制為佳釀,名蓮花白。注于瓷器,上蓋黃云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钡搅饲宕,蓮花白酒的釀造采用萬壽山昆明湖所產白蓮花,用它的蕊入酒,釀成名符其實的“蓮花白酒”。配制方法為封建王朝的御用秘方。清朝咸豐皇帝登基后,荒淫無度,本……[詳細] |
![]() | 陽坊涮羊肉據史料記載,陽坊是北京西北燕山腳下的一個古老重鎮,曾經是連接南北交通及牛羊果品的大型集散市場,也是京城回民集中的地區之一。陽坊涮肉由來已久,解放后陽坊人民發揮聰敏才智,對涮羊肉品質大加改進,現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涮羊肉風味。其獨到之處在于,肉質鮮嫩,入口即化,不膩不柴,越食越香,而且調料選用了30多種中藥材、香料以科學配比調制而成,保證調料的色香味俱全,同時起到滋補健身作用。陽坊涮羊肉具有……[詳細] |
![]() | 昌蜜紅少籽瓜是中國農科院品種資源研究所西瓜專家鄒祖申先生等人精心指導下,經昌平縣科學技術推廣站西瓜組多年雜交實驗而選定的優質西瓜新品種。 這種西瓜主要分布在昌平縣南邵鄉、崔村鄉和昌平鎮。該品種含糖量高,一般在10%以上,最高可達13-14%。種籽少,食用方便,平均單瓜種籽數60粒左右,是普通西瓜種籽數的1/10?共×,特別是抗枯萎病。耐貯運,在適度采收情況下可在室內存放15天以上。果皮韌……[詳細] |
![]() | 炸糕是北京人愛吃的面食之一,也常做早點。炸糕分 奶油炸糕、黃米面炸糕、江米面炸糕和燙面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它由元朝蒙族人的飲食習慣沿襲下來。蒙古人建元朝后,將一些奶制食品帶入中原,溶進北京人的飲食之中。 制作做法: 面粉為原料,先燒開水,水開后改用小火,將面粉倒入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面團由白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 稍晾成燙面。用水將白糖和香草粉用水化開,將雞蛋液在碗內攪勻……[詳細] |
![]() | 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豆腐腦色白軟嫩,鮮香可口。豆腐腦在北京都是清真的,鹵的味道堪稱一絕,其鹵不泄,腦嫩而不散,清香撲鼻,F今的豆腐腦已不是當年的味道,原因在于原料除去黃豆外,都得用代用品,綠豆粉價高,改用白薯、土豆粉,不用口蘑而用香菇。味道大減。器皿也有講究,用砂鍋,砂鍋體輕、導熱快,特別是可以保持原味,不受金屬器皿的影響。 早年前門外門框胡同的豆腐腦白和鼓樓豆腐腦馬最為有名,人稱“南白北馬” ![詳細] |
![]() |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軋成粉面。制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卷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豆面糕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面糕。但為什么又稱“驢打滾”呢?似乎……[詳細] |
![]() | 燉吊子為滿漢小吃。它以豬腸為主,加豬心、豬肚、豬肺等,獨不加豬肝,以燉的方法制熟。燉吊子的特色:清淡鮮美,亦湯亦菜。 燉吊子的制作材料:主料:豬肺100克,豬大腸100克,豬心100克,豬肚100克調料:小蔥10克、鹽10克、味精5克、料酒20克、香菜10克、醋10克、姜5克燉吊子的做法:1、豬肺、豬腸、豬心、豬肚洗凈,先用開水焯五分鐘后撈出用凈水漂洗;2、豬肺、腸、心、肚漂洗后再下鍋,煮沸兩至三……[詳細] |
![]() | 原料:[面粉][堿面][明礬][花生油]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薄脆,故名思義,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現是小吃,以前曾是清宮中的御膳食品!侗本┈嵚勪洝分杏涊d,清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微服私訪到圓明園,路過西直門廣通寺,在憶祿居的薄脆大加贊賞,后傳旨進奉,薄脆更加聞名遐邇了。老北京有“西直門外有三貴:火絨金糕大薄脆”的俗語。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現制現吃,也可以捏碎與菜餡拌和當素……[詳細] |
![]() | 小吃原料:豬肉餡150克、蝦仁150克、芹菜1根,蔥1根、薄的大餛飩皮150克小吃輔料:(1)蛋清1/2個、鹽1/2茶匙、胡椒粉少許、淀粉1/2茶匙(2)清湯1碗、鹽少許、香油少許小吃制作:1蝦仁洗凈,拭干水分,去泥腸后碾碎;豬肉餡剁細,與蝦泥一起再剁勻后,加入蛋清1/2個、鹽1/2茶匙、胡椒粉少許、淀粉1/2茶匙拌勻成餡料。2每張餛飩皮用刮刀抹一層餡料后,用指尖捏攏做成官帽式餛飩,再放入開水中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