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屯河葡萄 ![]() 地域范圍頭屯河葡萄產區位于新疆省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洪積沖積扇中部平原地帶,東經87°15′00〞-87°28′7.5″北緯43°51′15″-44°03′10″。東以烏魯木齊縣安寧渠、小地窩堡、火車西站為界,南以八一鋼鐵廠,西以頭屯河中心與昌吉為界,北以火星西干渠至康家槽子折向北與烏魯木齊縣六十戶鄉相鄰,從南到北連成一片,南北長23.35公里,最寬13.5公里。有烏……[詳細] |
![]() | 米泉大米 ![]() 米泉市是1997年由米泉縣撤縣建市成立的,米泉縣原名乾德縣,1954年2月改用米泉縣。米泉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據《米泉縣志》記載,米泉水稻種植最早可追朔到唐代,但廣為發展還是在清代。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大學士紀昀被遣戍新疆,對縣境稻鄉曾寫詩贊道:“十里春疇雪作泥,不須分壟不須畦。珍珠信手紛紛落,一樣新秧出水齊”。19世紀70年代,左宗棠率部收復新疆后,部分湘軍及湘軍中的遣散士兵見米泉一帶水源……[詳細] |
![]() | 達坂城蠶豆 ![]() 上古年間,王母娘娘在瑤池宴請眾仙人召開蟠桃大會,七仙女選桃赴宴路過天山南麓時丟落了一竄金珠項鏈,第二年春天所落珠鏈奇跡般的生根、開花、結果、因果粒飽滿,個大特取名大豆。從此勤勞的各族人民就開始了種植大豆,并成為至今當地人們每日必備食品。這個美麗的傳說在達坂城一帶廣為流傳,七仙女成就了這個傳說,同時流傳最廣的王洛賓改編的維吾爾民歌《達坂城的姑娘》,又讓這個小鎮舉世聞名,F在到達坂城的人,不僅要尋找那……[詳細] |
![]() | 特級哈密大棗哈密栽培大棗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清代曾作為皇宮的貢品,以其個大、皮薄、核小、肉厚、顏色好、含糖量高,干而不皺等優點,在國內外市場上馳名。哈密大棗既可鮮食、又可煮食、作棗泥、棗羹等,特別是做八寶飯、煮稀飯,味道更美。哈密日照長,幅射強,積溫高,溫差大,適合大棗等果樹的生長。尤其是在哈密市五堡鄉,大棗樹根系發達,在沙地、荒地、一般鹽堿地上都可以生長結果。它初夏開花,九月果熟,樹上宛如掛紅瑪瑙……[詳細] |
![]() | 新疆特級葡萄干葡萄干是在日光下曬干或在陰影下晾干的葡萄的果實。做葡萄干的果實必須是成熟的果實,葡萄干內的含水量只有15-25%,其果糖的含量高達60%。因此它非常甜。葡萄干因此可以保存很久,時間長了后葡萄干里的果糖有可能結晶,但這并不影響其食用。葡萄干可以被作為點心直接食用或放在糕點中,一些地方的烹調食用葡萄干調料。在日光下曬干的葡萄干容易發酸,質量最好的是陰干。中國新疆吐魯番的無核葡萄制成的葡萄……[詳細] |
![]() | 烏魯木齊之馕烏魯木齊市的飲食很豐富,川菜、粵菜等菜系隨處可見,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菜肴和風味小吃也都薈萃于此,維吾爾族式的、蒙古族式的、回族清真式的,讓每一個來烏魯木齊的人垂涎欲滴。烏魯木齊的飲食可謂別具風味,從烤全羊到拉條子,從酸0到手抓飯,真是應有盡有,如果您到了這里,不嘗一嘗這些風味食品,那真的就是不算到了新疆了。新疆的飲食主要以肉食為主,馕作為普通的主食已在新疆流傳了大約有二千年的歷史了,現……[詳細] |
![]() | 極品松籽松子是紅松樹的果實,又稱海松子。松子含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松子既是重要的中藥,久食健身心,滋潤皮膚,延年益壽。明朝李時珍對松子的藥用曾給予很高的評價,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海松子,釋名新羅松子,氣味甘小無毒;主治骨節風,頭眩、去死肌、變白、散水氣、潤五臟、逐風痹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肥五臟,散諸風、濕腸胃,久服身輕,延年不老!笨墒秤,可做糖果、糕點輔料,還可代植物油食用。松子……[詳細] |
![]() | 新疆野西瓜野西瓜這種植物的葉呈掌狀裂,再羽狀深裂,葉外形極像西瓜,而稱為野西瓜苗。但它屬于錦葵科的直立草本植物,與屬于葫蘆科攀緣草本的西瓜相去甚遠。它的果實外形與西瓜外形極為相似,故稱為野生西瓜。對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關節腫大、四肢發麻等有特殊的療效。用法:方法一:取外敷:野西瓜(適量以蓋住患處即可),用白酒泡10-20分鐘,泡軟后,搗碎,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攤平在一張白紗布上.用白紗布把野西瓜和……[詳細] |
![]()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二師西山農牧場位于烏魯木齊市南郊25公里處,地處天山北麓、烏魯木齊河上游洪積扇斜坡平原。1959年建場初期,西山農牧場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馬鈴薯生產只滿足本場職工自己的需要。1980年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烏魯木齊政府為滿足城鎮市民的吃菜需求,決定在烏魯木齊市郊發展三大副食品生產基地,西山農牧場被確定為生產基地之一。由于地處天山北麓烏魯木齊南郊……[詳細] |
![]() | 烏魯木齊油馓子油馓子是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的的風味名點之一。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盤黃澄澄的多層的圓柱形的油馓子。當客人來到的時候,賓主互致節日問候?腿巳胱,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遞到客人面前,然后斟上香噴噴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給客人泡上主人喜歡食用的新疆石河子產的方塊糖?腿顺灾外套雍戎,主人高興地連聲說:“熱合買提,熱合買提!(漢語“謝謝”的意思),感……[詳細] |
![]() | 新疆烤包子新疆的烤包子,還真有很長的歷史了,以前這里的游牧民,出外放羊、打獵,都自帶馕、水、刀、面粉等,很長時間不回家,自己在外面做吃的。相傳最早的烤包子就是在野外誕生的,那些牧民打來野兔,把肉洗凈切碎,用和好的面包上,放在木炭上烤熟了吃,味道的確不錯,只是沾在外表的炭灰不好辦,聰明的牧民就找來三塊石頭,兩塊當支架,另一塊平整點的架在那兩塊石頭上,然后用木炭把石頭烤熱,再把“兔肉包子”沾在石頭架的……[詳細] |
![]() | 維吾爾人將烤肉通稱為“喀瓦普”。根據烤制方法的不同,又各有各的具體名稱,如“圖奴爾喀瓦普”意為馕坑烤肉,也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烤全羊;“孜合喀瓦普”即串烤肉;“喀贊喀瓦普”意為“鍋烤肉”,實指炒烤肉;“刻仁喀瓦普”意為“肚子烤肉”。民間烤制羊肉的方法多種多樣,常因條件和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但又因為用料的基本相似,色澤和香味往往大同小異[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可與北京烤鴨、廣州脆皮乳豬相媲美的一大名……[詳細] |
![]() | 烏魯木齊帕爾木丁帕爾木丁是維吾爾族人民傳統的風味食品。它色澤黃亮,形象美觀,皮酥脆,肉鮮嫩,咸中帶甜,頗受人們歡迎。帕爾木丁是用面粉、肥羊肉、煉羊油(少許)、洋蔥(皮牙子)、雞蛋、精鹽、孜然粉、胡椒粉等原副料,在馕坑烤制而成。制作帕爾木丁,先把肥羊肉成切小丁,洋蔥切碎加鹽、胡椒粉孜然粉和少量清水拌勻成餡;在面粉中加酵面和雞蛋、適量談鹽水和面,稍餳,分成等量小塊,搟成圓面皮;與餡做成馬鞍橋型。沾醋貼……[詳細] |
![]() | 烏魯木齊烤包子烤包子(維語稱之為“沙木薩”)及薄皮包子(維語“皮特爾曼吐”)是維族人喜愛的食品。城鄉巴扎的飯館、食攤多銷售這兩種食品,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中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搟薄,四邊折合成方形。包入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做成的餡,馕坑中烤熟。薄皮包子即蒸包子,餡的原料和烤包子差不多,包子皮搟得很薄,熟時幾乎透過包子皮可以看到里面的餡,吃起來好像包子皮都溶化到嫩肉油香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