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段派評書起始人為唐山市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段少舫的父親段榮華(1901—1976)。他二十三歲攜全家由京郊來唐山,在同和灰局以扛活為生,養家糊口。二十八歲改行,拜評書藝人尹福斌學說評書,一出道便紅遍東三省及京、津、唐、秦一帶。段派評書的代表人當屬著名評書、鼓書表演藝術家段少舫。她8歲隨父學藝,14歲拜師肖慶文,16歲成名于曲壇。曾任唐山市曲藝團編導室主任、河北省曲協副主席、中國北方曲藝學校長書教師,唐山市殘疾人藝術團名譽團長。她勤奮好學,勇于創新。上世紀60年代初,傳統書目遭到-,她與其父段榮華率……[詳細] |
凱河鎮吳國柱表演的評書是典型的川渝評書流派,屬文武兼有的評書擂帶黃曲藝類別。評書的表現形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現雛形,孔子的得意門生孟子應是最早的評書表演者。相傳到唐朝,某說書人給皇帝、眾大臣談古論今,因時間長而皇帝睡去,而大家不敢驚醒。后皇帝賜物給說書人,如見皇帝欲睡,即以物醒之,也就是現在的醒木。歷經宋、元、明、清到民國。解放后,評書得到振興,20世紀50年代最興旺,十年文革給評書表演以沉重打擊,改革開放又獲新生,90年代末到今日趨衰落。四川評書早在明、清時期即傳入川北各市縣,并得到不同的發……[詳細] |
評書藝術,歷史悠久,為四川曲藝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根據書路和表現手法的不同,可分為“清棚”和“雷棚”兩大派。清棚派,談吐儒雅,注重文采,輕言細語,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雷棚派講究摹擬物象,鋒芒畢露,繪聲繪色,扣人心弦。講評書技藝嫻熟,聲音宏亮,口齒清楚、流暢、清晰,并注重神情與身體形態與故事中的人物身份相貼切。講到精采處,只見評書藝人眉飛色舞,緊張處懸念重重,有時即興發揮,信手拈來,便成為妙語華章,常常是笑聲疊起,掌聲不斷![詳細] |